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远程理论教学技术规范》(简称《技术规范》),此举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在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推广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后,为学员提供多样化培训服务和便利学员学车的重要举措。《技术规范》自4月1日起施行。
推广网络教学 倡导绿色驾培
2017年11月底,《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印发,倡导推广生态驾驶、节能操作、绿色驾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推广网络远程教学,通过集中优势的师资力量,可将生态驾驶、节能驾驶操作等知识编制成相关课程,及时传授给广大学员。学员通过互联网完成绝大部分理论教学的学习,节省了学员往返培训机构的时间成本,进一步推动了驾培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打破学习空间限制 时间安排更灵活
2016年,交通运输部制定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将理论培训组织方式分为课堂集中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当前,各行业人才技能素质培训教育逐步采用网络远程教学方式,网络远程理论教学将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内的应用范例。网络远程理论教学是机动车驾驶培训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形式的补充和完善,对进一步落实《教学大纲》理论培训内容和培训学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远程教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的集中式课堂教学受空间限制的弊端,学员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开展驾驶理论知识学习,无需再往返培训机构,进一步方便了学员学习。
规范教学素材 保障课程品质
网络远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乎学员安全意识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乎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远程理论教学的应用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供应商的课程研发水平参差不齐,出现教学内容不完善、知识点细化不足、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不透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远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技术规范》针对网络课程质量,明确了三方面技术要求:一是对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进行规范;二是要求课程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三是依据《教学大纲》,形成教学知识点体系,要求课程内容涵盖所有的教学要点。
具备防作弊功能 保证学时真实性
保证网络远程理论教学培训学时的真实、可靠,是落实《教学大纲》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的关键。
《技术规范》要求,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学习理论知识时,首先对学习者进行身份验证。其次,远程教学平台要能准确记录学习者每次学习的过程信息。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远程教学平台要具备防窗口最小化、一机多学、防挂机等防作弊的功能。此外,远程教学平台要具有学习者出现登录超时、学习超时等违规操作时的提醒功能。
强化数据共享 确保信息安全
远程教学平台是学员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的载体,要实现学员理论课程的学习、计时和信息记录、教学素材管理、课件与课程管理等学习与教学管理的功能。同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远程教学平台要与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等信息平台实现教学日志、学员基本信息等数据的传输与共享。
远程教学平台要具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性能,满足2级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确保平台信息安全。此外,鼓励远程教学平台具备较强的技术包容和开放性,要适应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
规范运营服务 建立投诉机制
《技术规范》要求运营商要具备平台运营的条件,符合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有关要求,提供良好的运营服务,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学员培训服务、投诉举报受理管理制度以及对平台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促进平台运营服务质量提升。
《技术规范》的颁布,规范了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和教学平台的建设要求,推进了网络远程教学在驾驶理论培训中的应用,为学员学习驾驶理论知识提供了便利,对贯彻落实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促进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