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驾培行业的确有很多改变。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历史性转折的一年,是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作者概括起来有10大改变,供行业内外参考。
改变之一
2018年驾培行业最大的改变当属历史性转折。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或者从建国以来,我国的驾培能力(培训规模)首次不再增加而开始萎缩或下降的一年。这一改变本来前几年与我国人口拐点同步发生,但“不到南墙不回头”的思维惯性延迟到今年。种种原因使得2018年到了必须转折的一年。
改变之二
2018年最伤感情的改变是某些驾校要离驾培而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爱一行不容易,“说再见也不那么容易”。总要有人要离去。如果全国驾培饱和度平均为50%左右(全国各地区有差异),按照最佳饱和度85%计算,那么退出的驾校(培训量)大约35%。这个数字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退出,那么将在2018年、2019年先后退出。
改变之三
2018年最让“孟姜女”(2017年规范驾校似“孟姜女哭长城”)们期盼的改变就是国家改革政策落实。起源于2015年国办发〔2015〕88号的改革政策,按改革目标“2018年,完成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建立开放有序、公平竞争、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驾驶培训市场体系”。从目前看,政策既没有落地,也没有落实,更没有深入。2018年已到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不改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至少得象征性地改变一下。
改变之四
2018年最需要反转的改变就是市场变好。2014年我国驾培市场开始纳入法制化管理。10多年来,市场虽不够理想,但培育了一批合法规范的驾校。国家改革意欲好上更好。但目前规范驾校奄奄一息、非法驾培异常猖獗。某些驾培市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到了濒临崩盘的危险局面。估计再拖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总得有点动静。前几天CCTV密集发声,是否是个信号?
改变之五
2018年最让驾校焦心的项目改变就是学时对接。自主约考与驾培监管改革,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合则共赢,分则全盘皆输。接盘的还是驾校,然后再转嫁给学员。而部门合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学时对接。2018年是三年改革最后一年,说什么也得至少表示一下,否则对不起国办发〔2015〕88号。
改变之六
2018年最令人尴尬的改变就是教练员地位的恢复。2016年初,国务院一不留神将与安全大有关系的教练证取消了。直接的问题是在路上训练:别人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2017年修订上位法;2017年修订并计划公布驾培管理规定,但至今尚未公布。2018年无论如何将会有一定说法。值得欣慰的是教练员国家职业资格在全国先后累计取消70%职业资格的情况下被保留了下来。有人说没有用,主要看你的态度。市场化需要专业化。专业化才有市场份额。不过想参加2018年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朋友,请注意7月或11月份考试。
改变之七
2018年最大的红利受益者就是学员。2018年按照国家改革目标,或按照市场良性竞争状态,大部分驾校为争取最后决定性胜出,不得不忍痛割爱,让出该让出的那部分利益,甚至负债赢取市场份额去经营。因此,2018年学车,将是从历史至未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无仅有的学车性价比最高的一年。之后学车分两种情况:市场良好者,与其他领域一样,物有所值,教学好服务好,学费越高。市场不能逆转者(恢复健康有序的市场),价格不但昂贵,且质量难以保障。
改变之八
2018年最不接地气的驾培方式改变就是先学后付模式。市场化改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其他人说了算。先学后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目前某些地区偏偏强行推行先学后付。因此,2018年在先学后付模式改革态度方面,还得继续呈现胶着状态。
改变之九
2018年最让驾校和学员关心的改变还是驾考。这几年驾考的改变已经让人承受不能承受之重。驾校最担心的改变就是驾考方式的改革。学员最担心的是驾考项目标准的改革。自主约考和自学直考是两大驾考改革项目,试点之前相信已经做了充分的调研。三年改革的最后2018年相信基本方向不会变,可以改变的就是微观调整。驾考项目和标准,大变在2013年,小变在2016年,2017年。别说2018年,今后几年也不会改变。
改变之十
2018年最后最终最难的改变就是自我改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直是国家近几年改革的主旋律。尤其是十九大之后,继续加大从严治党力度,诚信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同时2017年驾培市场竞争已到了最后关键的博弈绞杀时期,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相信2018年,只有改变自己,方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转自:刘俊利